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著名摩崖刻石,刻於五嶽獨尊的 泰山南麓斗母宮東北一公里處的花崗岩溪床之上。刻石南 北長五十六米,東西寬三十六米,約計兩千多平方米,是 漢字刊刻面積最大的作品。
經文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經文分上下兩卷,三十 二篇,5198字。 《泰山經石峪》鐫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 篇,計3017字。因年月久遠,加之溪水沖刷,沙石磨 損,現僅存一千餘字,四十行,其中還有未完工的半成品[雙勾] 字。 《泰山經石峪》,無題記和刊刻年月,也無經主和書丹者姓名,後人以為是北齊天保間【公元550-559年】人所書。
《泰山經石峪》字徑多在50-60厘米之間,最小的也有30厘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厘米,寬75.5厘米。 《泰山經石峪》書體在楷隸之間,偶有篆意草情,古拙樸茂,靜寫安詳,偶亦似天真爛漫。為歷代書家所推崇,被冠以“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美稱。
以下是我臨摹金剛經共998個字,分14屏,每張為136 x68 厘米。黑色字與藍色字是表示文字出自兩種不同的褟本。紅色字是兩種禢本都缺去的字, 為方便誦讀,我大胆嘗試補寫, 未易近似, 敬請見諒。
1 第一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2 第二品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
須菩提 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他善於解「 空」. 《金剛經》是須菩提與佛的對談記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也就是「成佛」,其中「阿」即「無、沒有、無盡、無量」的意思,而「耨多羅」則為「更高、更上」的意思,「三」為「完全,合一」的意思,「藐」則為「轉向,彎曲」,即「寰宇」之意,。「菩提」則是「覺知、感覺、感受、道統、智慧」。舊譯是「無上正遍知」或「無上正道」。所謂「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即是指「最高」。
3 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是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
4 樂欲聞。” 第三品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
菩薩 (菩提薩埵), 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覺悟的有情眾生。
摩訶薩埵, 指進入聖位的大菩薩。摩訶薩埵修行的時間很長,達到的階位很高,已經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具有廣大無比的神通。
涅槃, 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解脫、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的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
5 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第四品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
6 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
7 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教住。” 第五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
8 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六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
9 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
10 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
11 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第七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2 也?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
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賢,已經斷惑證真的人即叫做聖。
13 無為法而有差別。 ” 第八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
14 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燿漢與金剛經
Bibliography 參考書目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6/11/1689336_187029753.s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F%A9%E8%90%A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4%B8%8A%E6%AD%A3%E7%AD%89%E6%AD%A3%E8%A6%BA
Wow, I find this totally awesome! It must be more impressive to see the live version!
Like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