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平洪頂山摩崖石刻習作二種

山東東平洪頂山摩崖石刻習作二種

(1) 《文殊般若經》

 

文殊般若經 (2)
文殊般若經 (2)  紙本掛軸 136 x 68 cm     2015 臨摹
文殊般若經 (1)
文殊般若經 (1)  紙本掛軸 136 x 68 cm     2015 臨摹

 

 

 

 

 

 

 

 

 

 

 

 

釋文 :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羅蜜?佛言: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無名無相,無思量,無歸依,無洲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如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蜜。亦名菩薩訶薩行處,非行非不行處,惡入一乘名非行處,何以故無念無作故

山東地區在南北朝時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佛教中心之一, 至今仍存有大量的佛教遺跡, 其中以佛教造像和摩崖刻經最為著名。在有確切紀年的摩崖刻經中, 又以東平洪頂山茅峪刻經為最早。

洪頂山摩崖石刻 是1994年新發現的,此後,許多報刊進行了報導,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國際影響漸大。

 《文殊般若經》是洪頂山摩崖石刻其中一種。全文共98字。石刻保存得極好。是僧安道一巨作之一。經文出自梁曼陀羅仙和僧伽婆羅譯本。文中以佛主如來與文殊菩薩對話的形式,禪釋出僧眾如何修成大智能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經中具有代表性。

 書法特色 : 書寫風格是隸中帶楷,楷中帶隸,這是中國文字進化從隸到楷的重要特徵,  筆劃方直,且隸味稍顯濃厚,有的表現出名顯的蠶頭燕尾之態,與漢碑《張遷碑》字體接近字口稍深,顯得剛勁有力,穩重大方,內在動感較強。

(2)  “大空王佛四字

大空王佛
大空王佛 水墨 紙本掛軸 136 x 68 cm 2015 臨摹

 

 

 

 

 

 

 

 

 

大空王佛”四字,刻在洪頂山摩崖峪北中心處總高11.30米,最寬處達4.10米,“佛”字,高 4.65米,筆劃寬達20多厘米, 最寬的筆劃為50多厘米。整個字用筆大起大落,端莊雄渾是目前已知的我國境內最大的北朝大字。且每字均帶有裝飾性筆劃,尤其“佛”字兩豎之首端呈雙手狀,通天拔地,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大空王佛” 四字表明以 “大空為王”,尊之為 “佛”,以表達安道一對 “集若性空” 的崇拜,因禪宗當時多受當權者迫害,安道一以大書寫 “大空王佛” 四字,有糞土人王,蔑視權貴之意。

安道​​,  是一位大德高僧。他不但精通佛學,還善書法。尤其摩崖榜書 “大空王佛” 最具特色。當地村民傳說當年安道一是扛著掃帚來寫的,就斷定此處刻經是中國同時期刻經真正的 “大字鼻祖”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他所崇拜的佛教事業,其影響在當時可見一斑。可惜卻史載無名,可謂歷史的遺憾。

資料來源 :

http://hk.plm.org.cn/gnews/201019/201019189441.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2914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7834.htm